说到连队里的“宝贝”
战友们会想到什么?
是万能的黄脸盆
是老式手动发剪
还是鲜红的连旗
……
今天和老班长一起
走近几支英雄连队
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珍藏的“宝贝”
传家宝名片
名称: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
年代:1952年
位置: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
在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里
有面弹痕累累的战旗
战旗上遒劲有力的
“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
十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八连指战员与敌反复争夺,顽强战斗。
1952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
45师134团3营8连官兵
在上甘岭浴血奋战
在断粮缺水的绝境中
坚守坑道作战14昼夜
歼敌1700余名
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
牢牢插在了上甘岭主峰
战后,八连荣立集体特等功
并拥有了一个英雄的名字——
“上甘岭特功八连”
而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
也成为八连官兵永久珍藏的传家宝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
八连被编入空降兵部队序列
决心把上甘岭精神带上万里蓝天
这面承载着八连厚重历史和至高荣誉的战旗
成为连队开展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
无论是参加重大演训
还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
只要条件允许
官兵们都会带着战旗一同出征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
这面布满了381个弹孔的战旗
引领着官兵和战车通过天安门
经过岁月洗礼
这面英雄的战旗依旧鲜艳如画
传家宝名片
名称:宋阿毛绝笔信
年代:1951年
位置:第83集团军某旅冰雕精神展厅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长津湖战役中
战士宋阿毛
在一张褶皱的纸片上
写下的绝笔诗
如今,它陈列在
第83集团军某旅冰雕精神展厅
1950年11月
朝鲜遭遇百年不遇的严寒气候
气温一度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
为了将美军全歼于长津湖地区
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
第2营第6连官兵们
奉命埋伏在死鹰岭高地
准备给美军致命一击
11月30日凌晨
奉命歼灭残敌的6连阵地上
却没有响起一枪一炮
前往查看的官兵
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只见死鹰岭上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
俯卧在阵地上
手握钢枪、手榴弹
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
6连125名官兵
身着单衣草鞋
在零下40多度的雪天里
牺牲在阵地上
▲鏖战长津湖塑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战后打扫战场时
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纸片
上面写着他的绝笔信
自此,这封绝笔信保留下来
成为了“冰雕连”的传家宝
70多年过去
连队的编制在变,装备也在变
但坚决服从命令、誓死完成任务的
“冰雕连”精神却从未动摇
传家宝名片
名称:邱少云床铺
年代:1952年
位置:邱少云生前所在连
1952年10月的抗美援朝战场
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
军衣被美军燃烧弹引起的大火点燃
为了不暴露目标
确保战友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
他放弃自救
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
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
“国有壮士, 如日方升!
英雄虽殁,忠魂永忠。”
九连三班
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
进门最显眼位置就是邱少云的铺位
每天临睡前
三班战士都要铺开邱少云的被子
第二天起床后再叠好
晚点名
邱少云作为全连第一名被呼点
全连官兵答“到”声震天响
几十年来每天如此
邱少云生前所在班
第53任班长蔡永海说
“无论是在营区还是驻训
我们都会背着邱少云老班长的床铺
还会时不时向班长汇报情况”
传家宝名片
名称:“粉子山”阻击战中一把拼弯的刺刀
年代:1946年
位置: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红色尖刀连”连史馆
在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
“红色尖刀连”连史馆中
陈列着在“粉子山”阻击战中使用过的武器——
一把拼弯的刺刀
▲1946年,在“粉子山”阻击战中一把拼弯的刺刀。
1946年10月
国民党敌军从青岛登陆
企图打通烟潍路
占领我胶东解放区
为粉碎敌人进攻
西海军分区独立团
奉命在山东掖县粉子山地域阻击敌人
二连负责扼守粉子山前哨阵地——
象山
▲二连官兵前往象山制高点,奉命阻击敌人。
历经3天4夜殊死搏斗
连队共打退敌人30余次冲锋
歼敌1500余人
弹药打完了,就用刺刀拼
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打
枪托打碎了,就用石头砸
石头没了就用拳头、牙齿当武器
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而全连也仅剩7名同志
▲二连官兵冒着炮火进入阵地阻击敌人。
战后
二连被胶东军区命名为“象山连”
西海军分区授予
“人在象山在”锦旗一面
拼弯的刺刀
也由此成为连队的建连之宝
如今
这把拼弯的刺刀
已然成为官兵们的精神“图腾”
在每任“尖刀班长”的任命仪式上
连长都会将这把拼弯的刺刀
交到新任班长的手中
战友们
你所在连队
有什么代代相传的“宝贝”吗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快来评论区一起交流!
各位战友
2024年《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已开启订阅通道
↓↓↓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否则视为侵权。
原标题:《连队里的这些“宝贝”,战友你见过吗?》